卵巢癌是怎样引起的
卵巢癌可能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生殖因素、妇科疾病等因素引起。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盆腔包块等症状。
1、遗传因素
卵巢癌与遗传密切相关,特别是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通常有家族聚集现象,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的人群需提高筛查频率。基因检测可帮助评估风险,预防性卵巢切除是高风险人群的选项之一。遗传性卵巢癌发病年龄较早,病理类型以高级别浆液性癌为主。
2、内分泌因素
持续排卵导致的卵巢上皮反复修复可能诱发癌变,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女性风险较高。雌激素长期刺激会促进卵巢细胞异常增殖,而孕激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可降低风险,哺乳期排卵抑制也有类似效果。内分泌治疗药物如他莫昔芬使用者也需警惕卵巢癌风险。
3、环境因素
石棉接触、电离辐射、滑石粉等环境致癌物可能增加患病概率。吸烟产生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可通过输卵管进入卵巢,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产生的炎症因子也参与致癌过程。高脂低纤饮食可能改变体内激素水平,而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成分具有保护作用。职业暴露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
4、生殖因素
未生育女性卵巢癌风险是经产妇的2-3倍,每次足月妊娠可降低10%风险。输卵管结扎术可阻断致癌物质逆流,哺乳期无排卵状态具有保护效应。不孕症治疗中的促排卵药物可能增加交界性肿瘤风险,辅助生殖技术需谨慎评估适应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的风险升高。
5、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可能通过炎症机制诱发癌变。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主要形成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输卵管上皮内癌可能转移至卵巢形成高级别浆液性癌。盆腔放疗史患者需定期筛查,妇科良性肿瘤如畸胎瘤也有恶变可能。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部分卵巢癌亚型相关。
预防卵巢癌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适量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遗传咨询,高风险人群可考虑预防性手术。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绝经后女性出现不明原因腹胀应及时就诊。确诊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