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如何治疗护理
儿童感冒可通过多喝水、保持空气流通、适当休息、物理降温、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护理。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受凉、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过敏等因素引起。
1、多喝水
儿童感冒时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病毒排出。建议家长准备温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喂服。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冰水,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咳嗽症状。若儿童出现排尿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
2、保持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能减少病毒浓度,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50%-60%,可缓解鼻塞、咽喉干燥。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家长需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儿童衣物被褥。
3、适当休息
感冒期间应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学龄儿童可暂时停课1-2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家长需观察儿童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需警惕并发症。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1-2小时内。
4、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降温。擦拭部位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为主,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伴有抽搐应立即就医。发热期间应减少衣物包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遵医嘱用药
病毒性感冒通常无须抗生素,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发热头痛,或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咳嗽。鼻塞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用药期间家长需记录症状变化并及时复诊。
感冒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准备蔬菜粥、蒸蛋羹等食物,避免辛辣油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苹果、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保持每日适度活动,如室内散步或简单游戏,但需避免人群聚集。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3天以上、精神萎靡等症状,须立即前往儿科就诊。日常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戴口罩等卫生习惯,流感季节前可咨询医生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