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的分类
脊柱骨折主要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屈曲牵张性骨折和骨折脱位四种类型。脊柱骨折可能与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压缩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胸椎和腰椎。骨质疏松是导致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老年人。轻微外力如咳嗽、弯腰等动作即可诱发骨折。压缩性骨折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严重时可出现驼背畸形。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止痛药物如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对于疼痛严重或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
2、爆裂性骨折
爆裂性骨折多由高能量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引起,常见于腰椎。与压缩性骨折不同,爆裂性骨折涉及椎体的前后柱,骨折块可能向四周移位,容易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患者除局部疼痛外,常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CT检查可清晰显示骨折块移位情况。治疗上需根据神经损伤程度决定,无神经损伤者可尝试保守治疗,有神经损伤或脊柱不稳定者需手术减压固定,常用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等。
3、屈曲牵张性骨折
屈曲牵张性骨折又称Chance骨折,多由安全带损伤导致,常见于胸腰椎交界处。这种骨折的特点是脊柱在屈曲状态下受到牵张力,导致椎体、椎弓根、棘突等后方结构断裂。患者表现为腰部疼痛,可伴有腹部不适。X线检查可见椎体前部压缩、后部增宽。由于屈曲牵张性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保守治疗仅适用于无神经损伤且骨折稳定的患者。
4、骨折脱位
骨折脱位是脊柱骨折中最严重的类型,多由高能量外伤引起,常伴有脊髓损伤。骨折脱位表现为椎体骨折合并关节突关节脱位,导致脊柱三柱损伤,稳定性完全丧失。患者除剧烈疼痛外,多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性截瘫。MRI检查可评估脊髓损伤程度。治疗上需紧急手术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常用手术方式包括前后路联合手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等。术后需长期康复治疗,但神经功能恢复往往不理想。
脊柱骨折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卧床期间注意定时翻身防止压疮。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骨质疏松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逐步恢复脊柱稳定性。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如有神经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