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的指征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征主要包括乙肝病毒DNA水平超过2000国际单位/毫升、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肝脏组织学显示明显炎症或纤维化、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年龄超过30岁且存在肝纤维化证据等。
乙肝病毒DNA水平是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检测值超过2000国际单位/毫升时,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加速肝脏损伤。谷丙转氨酶持续异常反映肝细胞炎症程度,若数值长期超过正常上限2倍,往往需要结合病毒载量评估治疗必要性。肝脏穿刺活检显示中度以上炎症或显著纤维化时,无论转氨酶水平如何都应考虑干预。对于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即使其他指标未达标准,早期治疗可能更有利于阻断疾病进展。30岁以上患者若通过弹性成像等无创检查发现肝纤维化迹象,配合病毒阳性结果也符合治疗指征。
确诊乙肝后应每3-6个月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加重肝脏负担。日常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所有治疗决策需由专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方案。若出现乏力加重、皮肤黄染、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