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风险吗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存在一定风险,但多数情况下获益大于风险。溶栓治疗可能引起出血、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后实施。
溶栓治疗通过药物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恢复血流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救治手段。常见风险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尤其高龄、低体重、高血压未控制患者风险较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链激酶等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寒战甚至过敏性休克。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时可能诱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或短阵室速,通常为一过性。
少数情况下,溶栓可能导致心脏破裂或栓塞并发症。心脏破裂多见于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突发休克、心脏压塞。栓塞并发症包括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或外周动脉栓塞。存在活动性出血、近期脑卒中史、主动脉夹层等绝对禁忌症时严禁溶栓。
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需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皮肤黏膜及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避免剧烈活动1周,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恢复期应控制血压血糖,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与心脏超声。出现头痛、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