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症状治疗和检查有哪些
脱肛的症状主要有肛门肿物脱出、排便困难、肛门潮湿等,治疗方式包括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检查手段有直肠指检、肛门镜检查、排粪造影等。
1、症状
脱肛早期表现为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肿物脱出后需用手辅助回纳,并伴有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严重时可能出现肛门失禁、黏液渗出导致肛门周围皮肤湿疹。
2、治疗
轻度脱肛可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提肛运动。药物治疗可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外用药缓解症状。对于反复脱出者需行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直肠黏膜环切术、直肠悬吊固定术等。
3、检查
直肠指检可判断脱垂程度及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镜能观察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情况。排粪造影可动态记录排便时直肠脱垂状态,必要时需结合结肠镜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4、病因
长期腹压增高是主要诱因,可能与慢性便秘、前列腺增生、多次分娩等因素有关。盆底肌松弛、直肠周围支持组织薄弱等解剖结构异常是根本原因。
5、护理
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久蹲用力。每日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每次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练习3组。
脱肛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香蕉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摄入。建立定时排便习惯,如厕时不宜久蹲或过度用力。症状加重或出现便血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