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如何护理
颈椎骨折护理需严格遵循制动固定、体位管理、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五大原则,具体措施需根据损伤程度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1、制动固定
所有颈椎骨折患者均需立即佩戴颈托或使用Halo架固定,避免颈部活动加重脊髓损伤。硬质颈托需24小时持续佩戴,睡眠时保持平卧位。翻身需采用轴线翻身法,由3人协作完成,确保头颈肩同步移动。定期检查固定装置是否松动,皮肤受压部位需用软垫保护。
2、体位管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垫选择硬质防褥疮气垫床,床头抬高不超过30度。每2小时调整体位一次,侧卧时用枕头支撑背部保持30度侧倾。坐起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首次坐起时间不超过15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每日3次。
3、并发症预防
重点预防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每日进行踝泵运动300次,上肢允许范围内做扩胸运动。使用下肢气压治疗仪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排尿困难者间歇导尿每日4-6次,记录尿量及性状。每日检查四肢感觉运动功能,观察是否出现新发麻木或肌力下降。
4、营养支持
伤后1周内选择高蛋白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1.5-2g/kg体重,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粉、鱼肉泥等易消化蛋白。同时补充维生素D 800IU/日、钙剂1000mg/日促进骨愈合。吞咽障碍者需经鼻胃管喂食,喂食后保持半卧位1小时。
5、心理干预
急性期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表现为焦虑、睡眠障碍等。可采用放松训练配合正念呼吸练习,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家属需参与心理疏导,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过度担忧。康复期可加入病友互助小组,通过成功案例增强治疗信心。
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初期每天3组每组5次收缩,逐步增加至10次。饮食持续保持高钙高蛋白,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预防泌尿系感染。定期复查颈椎X线观察骨愈合情况,出现发热、颈部剧痛或新发神经症状需立即就医。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等易绊倒物品,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预防跌倒造成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