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龈长了个肉疙瘩
小孩牙龈长肉疙瘩可能是萌出性龈炎、根尖周脓肿或牙龈瘤等疾病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萌出性龈炎
乳牙或恒牙萌出时可能刺激牙龈形成红色肉疙瘩,伴随局部肿胀和触痛。家长可用生理盐水帮孩子清洁口腔,避免进食过硬食物。若继发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
2、根尖周脓肿
龋齿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根尖化脓感染,形成紫红色肉疙瘩并伴随牙齿松动、咬合痛。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病灶,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甲硝唑片、布洛芬混悬滴剂控制感染和疼痛,必要时需切开引流。
3、牙龈瘤
慢性炎症刺激或激素变化可能引发牙龈组织增生,表现为无痛性粉红色肿块。较小病灶可通过龈上洁治配合复方硼砂含漱液保守治疗,较大增生需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愈合。
4、乳牙滞留
乳牙未按时脱落可能导致牙龈组织覆盖恒牙胚,形成质地较硬的隆起。家长应带孩子拍摄口腔X光片,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拔除滞留乳牙,术后使用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预防感染。
5、外伤血肿
跌倒或咬硬物造成的牙龈损伤可能形成紫黑色血疱,初期可冷敷止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若血肿持续增大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治疗。
日常需帮助孩子使用软毛牙刷早晚刷牙,饭后用温盐水漱口,避免摄入过多甜食。观察肉疙瘩是否增大、渗脓或影响进食,两周内无改善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诊口腔科。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乳牙龋坏应及时充填,恒牙萌出异常需早期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