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能引起脑水肿吗
心脏骤停可能引起脑水肿。心脏骤停后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可能引发脑水肿。
心脏骤停发生时,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中断。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血液循环中断后,脑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葡萄糖,能量代谢障碍导致钠钾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离子蓄积引发渗透性水肿。同时缺氧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液体外渗形成血管源性水肿。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脑水肿发生。
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可能不出现明显脑水肿。若心脏骤停时间较短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脑组织缺氧损伤较轻,可能仅表现为短暂性意识障碍而不发展为脑水肿。某些特殊人群如低温环境下发生心脏骤停,脑代谢率降低可能减轻缺氧损伤程度。
心脏骤停后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识别脑水肿迹象。恢复自主循环后应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过高或过低血压加重脑损伤。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高热可能加重脑代谢负担。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足够氧供。营养支持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循序渐进增加蛋白质摄入。康复期可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待意识恢复后逐步开展认知功能训练。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高压氧等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