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脱落是什么意思
上皮脱落是指皮肤或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层因病理或生理因素发生剥离或脱失的现象,常见于口腔溃疡、烫伤、湿疹等疾病。
生理性上皮脱落通常由轻微摩擦、干燥环境或短暂刺激引起,例如进食过热食物导致口腔黏膜表层细胞脱落,表现为局部短暂发红或轻微疼痛,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保持患处清洁并避免二次刺激即可恢复。病理性脱落多与炎症或感染相关,如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会出现白色网状条纹伴随黏膜糜烂,接触性皮炎可能因过敏原刺激导致皮肤红斑、水疱及脱屑。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天疱疮会因自身抗体攻击细胞连接结构,引发大面积表皮松解脱落。
日常护理需根据具体病因调整。轻微脱屑可使用凡士林或尿素软膏保湿;感染性脱落需配合医生开具的复方酮康唑乳膏、阿昔洛韦凝胶等抗微生物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片、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病情。避免抓挠患处,选择无刺激性洗护产品,饮食减少辛辣食物摄入有助于黏膜修复。若脱皮面积持续扩大或伴随渗液、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