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肠道功能障碍。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需满足罗马IV标准,即过去3个月内每周排便少于3次,且至少25%的排便存在排便费力、干硬便或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其发生与结肠传输减慢、直肠敏感性降低、盆底肌协调障碍等病理生理机制相关。常见诱因包括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久坐不动等生活方式因素,以及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腹胀、腹痛等不适,但通常无体重下降、便血等报警症状。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强调个体化综合管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至每日25-30克,保证每日饮水1.5-2升,建立定时排便习惯等基础措施是关键。容积性泻药如聚卡波非钙片、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可短期使用,促动力药如普芦卡必利片适用于结肠传输缓慢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肌协调障碍患者有效。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报警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便秘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久坐不动。饮食上可增加燕麦、西蓝花、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建立晨起后或餐后2小时内的排便反射训练,如厕时保持正确姿势。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能导致结肠黑变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若排便习惯突然改变超过2周,或伴随消瘦、贫血等症状,须及时进行肠镜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