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牙周炎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洁治术、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长期未清洁会引发牙龈炎症。菌斑中的厌氧菌分泌毒素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每半年接受一次超声波洁治。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菌斑形成牙结石,其粗糙表面会持续刺激牙龈。下颌前牙舌侧和上颌磨牙颊侧是结石好发部位。伴随口臭和牙龈萎缩症状,需通过龈下刮治术清除。
3、咬合创伤
牙齿排列不齐或不良修复体造成异常咬合力,使牙周膜纤维撕裂。常见于深覆合患者,表现为牙齿松动和咀嚼疼痛。可通过正畸治疗或调磨咬合面改善。
4、内分泌失调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加重牙龈血管增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易继发感染。这类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药物。
5、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缺陷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如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这类患者往往在年轻时即出现严重牙槽骨吸收,需早期进行牙周翻瓣手术。
预防牙周炎需每日使用牙线清理邻面,选择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菌斑,避免吸烟等刺激因素。已出现牙龈出血者应选用软毛牙刷,定期进行牙周探诊检查。对于伴有全身疾病者,需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牙周维护,严重骨吸收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