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手术后护理
心脏瓣膜手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药物依从性、感染预防、活动指导和心理支持。主要有术后监测、伤口护理、药物管理、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
1、术后监测
术后24-48小时需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医护人员会定期检查引流管液体性状和引流量,若出现引流液突然增多或颜色异常需及时处理。患者家属应配合记录尿量、体温等数据,发现异常波动立即报告。
2、伤口护理
保持胸骨切口干燥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敷料。术后2周内避免伤口接触水,淋浴时需使用防水敷料保护。如发现伤口红肿、渗液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立即就医。胸骨愈合期间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扩胸动作。
3、药物管理
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钠片,定期监测INR值调整剂量。同时可能需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强心药如地高辛片等。所有药物须定时定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若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应及时就医。
4、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短距离行走。出院后遵循心脏康复计划,从每日5-10分钟步行开始,每周增加3-5分钟运动时间。6周内避免驾驶和上肢负重活动,3个月内禁止游泳和高强度运动。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需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瓣膜功能,之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者每月需检测INR值。出现心悸、气促加重、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应提前复诊。每年需进行牙齿检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术后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每日食盐控制在3-5克。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等蔬菜但需保持摄入量稳定。避免吸烟饮酒,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家属应协助建立用药提醒系统,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术后3-6个月可逐渐恢复轻工作,但需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