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的早期症状及治疗方法
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
1、便血
便血是肠息肉较常见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血液颜色鲜红或暗红。可能与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有关。若出现持续便血,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
2、排便习惯改变
肠息肉可能导致排便频率、性状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出现里急后重感。这些症状可能与息肉刺激肠黏膜或影响肠道蠕动有关。
3、腹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隐痛或不适,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可能与息肉引起肠痉挛或肠梗阻有关。疼痛程度通常较轻,但若持续加重需警惕并发症。
4、内镜下切除
对于较小的息肉,通常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些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良性息肉。术后需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5、手术切除
对于较大息肉、疑似恶变或内镜无法切除的息肉,可能需行肠段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具体选择取决于息肉大小和位置。
肠息肉患者术后应注意饮食调理,以低纤维、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进行肠镜复查。若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对于有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40岁后定期进行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