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早晚艾滋病
艾滋病无法通过症状区分早晚阶段,需通过实验室检测如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明确分期。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各阶段临床表现差异显著。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HIV后2-4周,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类似流感症状,持续1-3周自行缓解。无症状期可持续数年甚至超过10年,此阶段患者无明显不适,但病毒持续复制导致免疫系统渐进性损伤。艾滋病期CD4+T细胞计数多低于200个/μL,患者会出现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及神经系统病变等典型表现。
仅凭症状判断分期存在误诊风险,例如急性期症状易与普通感冒混淆,部分患者无症状期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疲劳或淋巴结肿大。确诊需结合流行病学史、HIV抗体/核酸检验及免疫功能评估。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建议高危行为后及时进行专业检测。
预防艾滋病应坚持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CD4细胞和病毒载量。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生食可能含有寄生虫的食物。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防止过度劳累。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疾病压力,患者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