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做什么检查能查出来
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需立即就医干预。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首选筛查手段,发病数分钟内即可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有助于判断梗死部位和范围,但需注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能仅表现为非特异性复极异常。
2、心肌酶谱检测
肌钙蛋白I/T、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细胞坏死后释放入血,发病3-6小时后开始升高,具有高度特异性。需连续监测其动态变化,数值升高程度与梗死面积相关。
3、冠状动脉造影
作为金标准检查,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部位,同时能进行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适用于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但需在设备完善的导管室由专业团队操作。
4、心脏超声
可评估心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形成等心肌梗死后结构改变,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并发症如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不全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5、心脏核磁共振
通过延迟钆增强扫描能精准识别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鉴别急性与陈旧性梗死。适用于复杂病例或需评估心肌存活的患者,但检查时间较长且对设备要求高。
确诊心肌梗死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活动。饮食应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时立即呼叫急救。长期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二级预防用药,每3-6个月复查心脏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