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易感人群主要有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疫区居住或旅行者、从事户外活动或农业工作者。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1、未接种疫苗的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且部分儿童未完成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程序,体内缺乏特异性抗体保护。乙型脑炎疫苗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6周岁各加强1剂次。未按程序接种的儿童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2、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对乙型脑炎病毒的防御能力下降。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更易出现重症感染。老年感染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定向力障碍、肢体震颤、吞咽困难等,部分可遗留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3、免疫力低下者
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肿瘤放化疗患者等免疫缺陷人群,对乙型脑炎病毒易感性增高。这类人群感染后病情进展迅速,易发展为重症脑炎,可能出现抽搐、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4、疫区居住或旅行者
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等乙型脑炎流行区的常住居民或短期旅行者均属高危人群。病毒在猪-蚊-人间形成自然循环,农村地区因蚊虫滋生环境多、防蚊设施不足,感染风险更高。疫区活动期间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颈项强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5、户外及农业工作者
农民、林业工人、野外作业人员等因长期暴露在蚊虫栖息环境,被感染蚊虫叮咬概率增加。这些职业人群工作时常穿着短袖衣物,皮肤暴露面积大,且多在黄昏等蚊虫活跃时段作业。建议采取穿浅色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等防护措施。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需采取综合措施,重点人群应按规范完成疫苗接种,疫区居民应做好防蚊灭蚊工作,使用纱窗、蚊帐等物理屏障,配合驱蚊剂等化学防护。夏季避免在黎明黄昏蚊虫活跃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清除居住环境周边积水容器以减少蚊虫滋生。出现持续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并做好防蚊措施以避免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