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食道炎的症状
霉菌性食道炎的症状主要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及食欲减退等。霉菌性食道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免疫抑制状态、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1、吞咽疼痛
吞咽疼痛是霉菌性食道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进食时咽喉至胸骨后的刺痛或灼痛感。疼痛程度与黏膜糜烂范围相关,严重者可影响正常进食。该症状多因真菌侵袭食管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可能伴有口腔白斑或舌苔增厚。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氟康唑胶囊、制霉菌素片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常由食管黏膜水肿或真菌斑块阻塞管腔引起,早期表现为固体食物难以下咽,进展期可能出现流质饮食受阻。部分患者会因反复尝试吞咽而诱发呕吐。内镜检查可见食管壁白色伪膜覆盖,确诊后需采用伊曲康唑口服液联合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并加强口腔清洁护理。
3、胸骨后烧灼感
胸骨后烧灼感与胃酸反流刺激受损食管黏膜有关,易在平卧或弯腰时加重。霉菌感染可破坏食管抗反流屏障,导致症状与反流性食管炎相似。需通过病原学检查鉴别,治疗上除抗真菌药物外,可短期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有助于缓解症状。
4、反酸
反酸表现为口腔出现酸苦液体,多因食管蠕动功能紊乱合并胃内容物反流所致。霉菌性食道炎患者的反酸常带有发酵异味,与真菌代谢产物有关。建议抬高床头15-20厘米睡眠,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同时完成规范抗真菌疗程以消除原发病因。
5、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由持续吞咽不适及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长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期间应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重度吞咽困难者,可短期使用肠内营养粉剂维持能量摄入。
霉菌性食道炎患者需保持口腔卫生,每日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以抑制真菌繁殖。饮食宜清淡,避免过热、过硬及酸性食物刺激食管黏膜。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需定期监测食管功能。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须立即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