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蒜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猴蒜一般是指石蒜科植物石蒜的鳞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痰止咳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等症状。
1、清热解毒
猴蒜性寒味苦,归肺经和胃经,能清除体内热毒邪气。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材配伍使用。外用时可捣烂敷于患处,帮助消退疔疮痈肿。
2、消肿止痛
猴蒜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局部红肿热痛。适用于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血肿痛,或毒蛇咬伤后的局部肿胀,常与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配伍煎汤内服。
3、祛痰止咳
猴蒜中的黏液质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改善痰黏难咯的情况。对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引起的咳痰黄稠有一定缓解效果,多与杏仁、枇杷叶等同用。但寒咳患者不宜单独使用。
4、杀虫止痒
猴蒜提取物对疥螨、蛲虫等寄生虫有抑制作用。民间常用其煎汁外洗治疗皮肤疥癣、湿疹瘙痒,也可配伍百部、苦参等药物制成膏剂涂抹患处。
5、调节免疫
现代研究表明猴蒜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可与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配伍使用,但具体用量需遵医嘱。
使用猴蒜时需注意其有一定毒性,内服须经专业炮制且严格控制剂量。孕妇、婴幼儿及脾胃虚寒者禁用,外用可能出现皮肤刺激反应。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与乌头类药材同用。日常储存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