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怎么治疗
足底筋膜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具、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足底筋膜炎通常由足底筋膜劳损、足弓结构异常、运动过度、体重过大、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减少站立行走,避免跑跳等足部冲击动作。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每日冰敷足跟部10-15分钟。使用足弓支撑鞋垫可分散压力,夜间穿戴足部支具保持筋膜伸展。
2、物理治疗
冲击波治疗能促进局部微循环,缓解炎症反应。超声波治疗通过热效应松解粘连组织,每周2-3次。牵拉训练重点针对腓肠肌和足底筋膜,每日晨起前进行足底滚球按摩。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或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严重者可进行局部封闭注射,常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合并跟骨骨刺时需联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质增生。
4、矫形器具
定制矫形鞋垫可纠正过度旋前足,降低筋膜张力。硬底鞋能限制足弓过度伸展,夜间使用足踝固定器维持5-10度背屈位。长期站立工作者建议选用足跟缓冲型工作鞋。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筋膜松解术,关节镜下操作创伤较小。合并跟骨骨刺时需行骨赘切除,术后6周内避免完全负重。极少数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行腓肠肌延长术。
日常应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避免穿平底鞋或高跟鞋长时间行走。运动前充分热身并逐步增加强度,选择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居家可进行台阶牵拉训练:前脚掌踩台阶边缘,缓慢下压脚跟保持30秒。若症状持续超过2个月或出现晨僵超过1小时,建议及时至足踝外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