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应该注意什么怎么调理
肠胃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补液防脱水、合理用药及生活习惯改善。调理方法主要有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补充电解质、遵医嘱用药、保持休息。
1、避免刺激性食物
肠胃炎发作期间应禁食辛辣、油腻、生冷及高纤维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饮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加重腹泻或腹痛症状。急性期建议选择米汤、白粥等流质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添加馒头、面条等低渣饮食。
2、少量多餐
每日进食5-6次,每次摄入量控制在100-200毫升。过度进食可能增加胃肠负担,而空腹状态可能加剧胃酸刺激。可选用蒸蛋、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牛奶等可能引发胀气的饮品。
3、补充电解质
腹泻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可口服补液盐散或自制淡糖盐水。每500毫升温开水加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分次饮用。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干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
4、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肠胃炎可能需要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病毒性肠胃炎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口服补液盐散配合蒙脱石散。禁止自行使用止泻药,可能延缓病原体排出。
5、保持休息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腹部保暖。长期压力可能影响胃肠功能恢复,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肠胃炎恢复期应持续1-2周清淡饮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生熟食分开处理。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血便等表现,须立即就医排查其他胃肠疾病。慢性肠胃炎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