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如何治疗
消化道出血可通过药物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输血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消化道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肿瘤、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需根据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药物止血适用于轻度出血,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血凝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可抑制胃酸分泌或促进凝血。内镜治疗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或可见血管残端的情况,通过内镜下电凝、钛夹夹闭或注射硬化剂直接止血。介入治疗主要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输血支持用于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需根据失血量补充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手术治疗适用于内镜或介入治疗失败、出血量大且病情危重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
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后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恢复期应戒烟戒酒,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和性状,若再次出现黑便或呕血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