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的湿疹如何治疗
急性期湿疹可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湿敷疗法、皮肤屏障修复剂、避免刺激因素等方式治疗。急性期湿疹通常由过敏原接触、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异常、微生物感染、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
急性期湿疹伴有明显红肿、渗出时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这类药物能快速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瘙痒和红肿症状。使用时应避开面部、皮肤褶皱处等薄嫩部位,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若皮损面积较大或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口服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有效缓解湿疹引起的剧烈瘙痒,改善睡眠质量。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不会引起明显嗜睡,适合长期服用控制症状。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需遵医嘱选择适合年龄的剂型如氯雷他定糖浆。
3、湿敷疗法
急性渗出期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浸湿6-8层纱布进行开放性冷湿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湿敷能收敛创面、减少渗出、缓解瘙痒,但需注意保持敷料湿润,避免干燥后摩擦刺激皮肤。湿敷后立即涂抹保湿剂锁住水分。
4、皮肤屏障修复剂
含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医用保湿剂如复方甘草酸苷乳膏能修复受损皮肤屏障,减少外界刺激物渗透。建议在沐浴后3分钟内全身涂抹,每日至少使用2次。选择无香料、无防腐剂的低敏配方,避免含羊毛脂等常见致敏成分的产品。
5、避免刺激因素
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使用32-37℃温水沐浴,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选择pH5.5弱酸性无皂基清洁产品;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接触宠物毛发、尘螨等常见过敏原。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急性期湿疹患者应建立长期皮肤管理计划,即使症状缓解也需持续使用保湿剂。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如鸡蛋、牛奶、海鲜等,但不建议盲目忌口。洗澡后轻轻拍干皮肤而非用力擦拭,立即涂抹保湿产品。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夜间可戴棉质手套。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使用强效激素导致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