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上骨折是怎样引起的
股骨髁上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高能量外伤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外力直接作用于股骨远端,可能导致股骨髁上骨折。这类骨折常伴随软组织损伤,需通过X线或CT明确骨折类型。治疗需根据骨折程度选择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器械包括锁定钢板、髓内钉等。
2、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群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在轻微外力如跌倒时即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进行骨密度检测,治疗需联合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同时建议佩戴髋部保护器。
3、病理性骨折
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可破坏骨质结构,导致股骨髁上病理性骨折。需通过MRI或活检明确原发病,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放化疗或病灶清除术,骨折处理可采用肿瘤型假体置换。
4、运动损伤
滑雪、足球等运动中膝关节过度扭转或直接撞击可能引发骨折。急性期需冰敷制动,后期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严重者需关节镜下清理碎骨片。
5、重复应力
长期负重劳动或军事训练可能导致股骨髁应力性骨折。早期表现为运动后隐痛,核素骨扫描可确诊。治疗以休息为主,必要时使用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愈合。
股骨髁上骨折后应避免早期负重,康复期可进行直腿抬高、踝泵运动等锻炼股四头肌力量。饮食需增加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戒烟限酒以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感染需及时就医处理。老年人居家需防跌倒,浴室安装扶手,行走使用助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