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耳膜穿孔
耳膜穿孔可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测试、鼓气耳镜观察、声导抗测试及病史询问等方式综合判断。耳膜穿孔可能由外伤、感染、气压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1、耳镜检查
使用耳镜可直接观察耳膜是否完整。若存在穿孔,可见耳膜局部缺损或透光区,边缘可能充血或附着分泌物。急性穿孔多呈不规则裂孔,慢性穿孔边缘常钝化。检查时需注意区分陈旧性穿孔与新鲜穿孔。
2、听力测试
纯音测听可评估传导性听力损失程度。小穿孔可能导致低频听力下降,大穿孔或全层缺损可引起全频段听力减退。气导阈值升高而骨导正常是典型表现,气骨导差超过25分贝需警惕穿孔可能。
3、鼓气耳镜观察
通过加压观察耳膜活动度。正常耳膜在气压变化时可内外移动,穿孔时活动度减弱或消失。若见气泡从穿孔处溢出或分泌物随压力变化流动,可明确诊断。该检查对微小穿孔敏感性较高。
4、声导抗测试
鼓室导抗图呈现B型或C型曲线提示中耳异常。穿孔时外耳道容积显著增大,超过2.5毫升可确诊。该检查能客观量化穿孔面积,对判断是否需手术修补有重要参考价值。
5、病史询问
需详细采集外伤史、游泳史、感冒史等信息。爆炸伤或掌掴伤后突发耳痛伴听力下降多为外伤性穿孔。反复中耳炎发作伴耳漏可能继发穿孔。飞行或潜水后出现耳闷胀感应考虑气压性损伤。
确诊耳膜穿孔后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禁用棉签掏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慢性穿孔需评估手术修补指征。日常注意避免用力擤鼻及乘坐飞机,加强营养摄入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眩晕、面瘫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