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外耳道炎如何治疗
霉菌性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清除耳道分泌物、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通常由真菌感染、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耳道损伤、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加重感染。日常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耳道干燥,但需避免高温灼伤。棉签掏耳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增加感染风险,应避免使用。
2、局部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溶液等局部抗真菌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使用前需清洁耳道,药物需覆盖全部感染区域。局部用药可能出现轻微刺激感,若症状加重需及时停药就医。避免自行调整用药频率或疗程。
3、口服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等口服抗真菌药物适用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霉菌性外耳道炎。口服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服用,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使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有无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不可随意中断疗程。
4、清除耳道分泌物
医生可用吸引器或生理盐水冲洗清除耳道内的真菌团块和分泌物,改善药物渗透。自行掏耳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或感染扩散。严重耳道肿胀者可能需放置引流条。操作需在专业器械和照明下进行,避免损伤耳道皮肤。
5、手术清创
对于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或骨质破坏的严重病例,可能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术后需定期换药,配合抗真菌治疗。手术风险包括耳道狭窄、听力下降等,需由耳鼻喉科专科医生评估指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伤口愈合。
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应避免长期佩戴耳机或助听器,减少耳道密闭时间。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糖食物摄入以降低真菌繁殖风险。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若出现耳痛加剧、听力下降或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游泳或潜水,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