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怎么回事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通常是指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主要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可能由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定期监测、药物维护、手术修复等方式管理。
1、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病因,长期肾功能衰竭导致代谢废物蓄积,需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患者可能出现水肿、乏力、尿量减少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同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500-800毫升。
2、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这类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内瘘成熟时间较长,易发生狭窄或血栓。建议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配合羟苯磺酸钙胶囊、阿魏酸哌嗪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需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
3、高血压肾病
持续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是动静脉内瘘建立的常见指征。患者常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等表现。治疗需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
4、血管条件不佳
部分患者因血管纤细、钙化或既往多次穿刺导致血管损伤,影响内瘘功能。表现为震颤减弱、杂音消失等。可通过超声评估血管情况,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治疗。建议非惯用侧肢体避免抽血和血压测量。
5、感染风险
内瘘穿刺部位可能发生局部感染或菌血症,出现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需严格无菌操作,发生感染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透析后按压止血15-20分钟。
建立动静脉内瘘后需每日检查震颤和杂音,避免压迫瘘侧肢体,睡眠时勿将手臂垫于头下。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摄入。适当进行握力锻炼促进内瘘成熟,但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出现内瘘异常时立即联系透析中心,延误处理可能导致血管通路失功。长期透析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周进行2-3次低强度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