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肿了怎么办
耳朵里面肿了可通过热敷、药物涂抹、抗生素治疗、穿刺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耳朵肿胀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过敏反应、外伤感染、皮脂腺囊肿等原因引起。
1、热敷
早期轻微肿胀可用温热毛巾敷于耳部,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持续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因蚊虫叮咬或轻微外伤导致的肿胀。注意避免烫伤,每日重复进行2-3次。若肿胀伴随明显疼痛或发热,需停止热敷并及时就医。
2、药物涂抹
外耳道炎引起的肿胀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每日2次薄涂于患处。过敏反应导致的肿胀需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涂抹前需清洁双手,避免药膏污染。用药3天后无改善或出现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3、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头孢克洛分散片,疗程通常7-10天。严重感染可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需完成整个疗程防止耐药性产生。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4、穿刺引流
耳部脓肿形成后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排脓,术后放置引流条并包扎。操作需由耳鼻喉科医生完成,术后每日更换敷料,配合口服左氧氟沙星片预防感染。穿刺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出血量增多需复诊。
5、手术切除
反复发作的皮脂腺囊肿或耳廓瘢痕疙瘩需行手术切除,采用局部麻醉下梭形切口完整摘除病灶。术后7天拆线,期间避免挤压伤口。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需行瘘管切除术,术后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术后3个月内避免耳部受到外力撞击。
日常需保持耳部干燥清洁,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防止进水。避免用棉签过度清洁耳道,勿自行掏挖耳垢。游泳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外耳道。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出现耳痛、流脓、听力减退等症状持续超过2天,或伴随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时,须立即至耳鼻喉科就诊。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耳朵,可选择仰卧位。过敏体质者需远离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