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本虚标实之喘证
中医治疗本虚标实之喘证需标本兼顾,以补益肺脾肾为主,兼以化痰祛瘀。主要方法有温补肺气、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活血通络、宣肺平喘等。
1、温补肺气
肺气虚损者多见气短喘促、声低懒言,可选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补益肺气,白术健脾益气,防风固表御邪。若兼有畏寒肢冷,可加用桂枝、干姜温阳散寒。治疗期间需避风寒,适当进行呼吸操锻炼。
2、健脾化痰
脾虚湿盛者常见痰多色白、胸闷纳呆,宜用六君子汤化裁。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和中。痰黄黏稠者可加黄芩、瓜蒌清热化痰。日常需忌食生冷甜腻,适当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
3、补肾纳气
肾不纳气者多见动则气喘、腰膝酸软,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若兼有阴虚火旺,可加麦冬、五味子滋阴敛肺。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4、活血通络
久病入络者常见口唇紫绀、舌质暗紫,可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桃仁、红花通络止痛。瘀血明显者可加三七粉冲服。日常可配合穴位按摩,取膈俞、血海等穴位。
5、宣肺平喘
痰气交阻者多见喘息抬肩、喉中痰鸣,宜用定喘汤化裁。麻黄、杏仁宣肺平喘,白果、款冬花化痰止咳。痰热壅肺者可加石膏、桑白皮清泄肺热。发作期应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烟雾刺激。
喘证患者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食用白萝卜、梨子等润肺食材。可练习腹式呼吸、八段锦等养生功法,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诊调整方药,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保持情绪舒畅,避免忧思恼怒伤及肺气。夜间喘息加重者可垫高枕头,采取半卧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