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得了中耳炎
中耳炎可通过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发热、鼓膜充血等症状判断,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气压损伤等原因引起。
1、耳痛
中耳炎早期常表现为耳内钝痛或刺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频繁抓耳、哭闹。疼痛可能随头部运动或吞咽动作加重,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更明显。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疼痛较为剧烈,可伴随同侧头痛。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拒绝平躺、睡眠不安等行为。
2、听力下降
由于中耳积液影响声音传导,患者可能出现耳闷胀感或传导性听力减退,表现为需要提高音量、要求他人重复话语。长期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使听力下降持续存在。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可能伴随耳鸣症状。
3、耳内流脓
鼓膜穿孔后会出现黄色或带血丝的脓性分泌物,常见于细菌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期。分泌物可能具有异味,干燥后形成痂皮。家长需及时清洁患儿外耳道分泌物,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
4、发热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随38℃以上发热,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病毒感染引起者多为低热,但可能伴随上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多出现在发病后24-48小时,与炎症反应程度相关。
5、鼓膜充血
通过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红肿、光锥消失,严重时鼓膜膨出或出现穿孔。气压损伤导致者可能表现为鼓膜内陷,过敏性中耳炎常见鼓室积液。该检查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家长不可自行探查耳道。
怀疑中耳炎时应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禁止游泳或让污水进入耳道,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缓解咽鼓管压力,哺乳期婴幼儿需采用半竖立姿势喂奶以减少反流风险,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耳痛需在24小时内就医,慢性中耳炎患者需定期进行听力评估和耳内镜检查,避免长期使用耳机加重听力损伤,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以增强黏膜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