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吗
妊娠期高血压属于妊娠期特有的暂时性病理状态,通常不归类为慢性疾病。多数患者在分娩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可能发展为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指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且不伴随蛋白尿或其他器官损害。这种血压升高与胎盘形成过程中血管重塑异常有关,属于妊娠适应性反应失调。随着胎儿娩出和胎盘剥离,多数患者血管功能在产后6-12周内自行恢复,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无需长期用药。
约20%-30%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能遗留持续性血压异常,这类情况需考虑慢性高血压诊断。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前存在隐匿性高血压、肥胖、糖代谢异常或产后血压未如期回落。此类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压并接受心血管风险评估,必要时启动降压治疗以预防靶器官损害。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应定期监测血压直至产后12周,保持低钠饮食并控制体重增长。哺乳期用药需选择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安全性明确的降压药物。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突然体位变化引发眩晕。若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复诊,产后6个月需进行心血管代谢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