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形成的原因
褥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长期受压、皮肤潮湿、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感觉障碍等。褥疮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溃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感染和组织坏死。
1、长期受压
长期受压是褥疮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身体某一部位持续受到压力时,局部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尤其是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骨突部位。预防措施包括定时翻身、使用减压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
2、皮肤潮湿
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会增加褥疮发生的概率。汗液、尿液等液体浸泡会使皮肤变软,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摩擦和损伤。这种情况多见于大小便失禁或出汗较多的患者。护理时应及时清洁皮肤,使用吸湿性好的护理用品,保持皮肤干爽。
3、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会导致皮肤弹性下降、修复能力减弱,增加褥疮风险。蛋白质、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缺乏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和伤口愈合。常见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
4、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会减少组织供氧,加速褥疮形成。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更易发生褥疮。表现为局部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护理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局部受压,定期检查皮肤状况。
5、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患者无法感知压力或疼痛,不能及时调整体位,导致局部长期受压。常见于脊髓损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这类患者需要特别护理,定时检查受压部位,使用特殊床垫和坐垫,预防褥疮发生。
预防褥疮需要综合护理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床垫和坐垫。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定期检查皮肤状况,发现早期症状及时处理。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糖尿病、老年人等,应加强护理和监测。如出现皮肤破损、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