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需要抗血小板治疗吗
颅内动脉狭窄通常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发生。主要治疗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西洛他唑片、替格瑞洛片、双嘧达莫片等。
1、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或出血倾向,长期使用需监测凝血功能。合并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2、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通过阻断P2Y12受体抑制血小板活化,常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高风险患者。可能引发粒细胞减少或皮疹,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优先选择。
3、西洛他唑片
西洛他唑片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双重作用,适合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颅内狭窄患者。常见头痛或心悸副作用,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需与食物同服减轻胃肠道反应。
4、替格瑞洛片
替格瑞洛片为快速起效的P2Y12抑制剂,适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避免与强效CYP3A4抑制剂联用。
5、双嘧达莫片
双嘧达莫片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血小板黏附,多与阿司匹林联用增强疗效。偶见头晕或面部潮红,低血压患者慎用。服药期间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除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外,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监测狭窄进展,出现头痛、眩晕等新发症状时及时就医。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