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脚底板疼是什么原因,按压或者走久了站久了疼
后脚底板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脂肪垫萎缩、痛风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按压痛、久站久走后疼痛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可能与长期负重行走、扁平足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按压足跟内侧有尖锐痛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炎症,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改善症状。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由跟骨骨质异常增生形成,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时会产生针刺样疼痛,长时间站立后症状加剧。治疗需减少负重活动,采用冲击波治疗仪缓解局部炎症,严重者可能需要跟骨骨刺切除术。
3、跟腱炎
跟腱炎常因运动过度或鞋子不合脚导致,疼痛多位于足跟后上方,按压跟腱附着点时有明显压痛。急性期需冰敷并暂停运动,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洛索洛芬钠贴剂等外用药物。
4、脂肪垫萎缩
足跟脂肪垫随年龄增长逐渐变薄,缓冲作用减弱后易出现行走时足跟钝痛。建议选择有缓冲鞋垫的运动鞋,避免硬质地面长时间行走,可通过足跟硅胶垫减轻局部压力。
5、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累及跟关节时会出现突发性红肿热痛,血尿酸检测可确诊。急性期需限制嘌呤摄入,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慢性期需持续控制尿酸水平预防复发。
日常应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每天用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红肿发热时,应及时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X光、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自行使用止痛药物不超过3天,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前需咨询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