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腹泻怎么判断是否食物中毒
突然腹泻是否由食物中毒引起,需结合进食史、伴随症状等综合判断。食物中毒通常表现为集体发病、呕吐、发热等症状,可能由细菌、病毒或毒素污染食物引起。
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往往在进食后2-6小时内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多人同时食用相同食物后出现相似症状是重要判断依据。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毒素如河豚毒素、蘑菇毒素也可导致。
非食物中毒的腹泻可能由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药物副作用等引起。这类腹泻多为单独发病,呕吐较少见,体温通常正常。病毒性胃肠炎可能伴随呼吸道症状,肠易激综合征多与精神压力相关,药物性腹泻有明确用药史。
出现腹泻后应暂停进食2-4小时,待呕吐停止后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恢复期选择米汤、面条等低脂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注意观察大便性状、次数及是否带血,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出现脱水症状或高热,须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日常需注意食物生熟分开、充分加热,避免食用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