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感染了怎么治疗
湿疹感染可通过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湿敷护理、光疗等方式治疗。湿疹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异常、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外用抗生素药膏
湿疹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与眼睛黏膜接触。若出现皮肤灼热感或瘙痒加重应停用。
2、口服抗生素
对于广泛性感染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适用于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的中重度感染。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儿童及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3、抗真菌药物
合并真菌感染时可用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表现为边缘清晰的环状红斑伴脱屑时提示可能合并皮肤癣菌感染。避免长期连续使用超过4周,用药部位出现红肿需及时停用。
4、湿敷护理
用0.9%氯化钠溶液或3%硼酸溶液冷湿敷可缓解渗出性感染。每次湿敷15-20分钟,每日2-3次。湿敷后立即涂抹保湿剂,纱布需煮沸消毒。禁止使用过热液体或长时间湿敷导致皮肤浸渍。
5、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适用于反复感染的慢性湿疹。通过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减少继发感染概率。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初始剂量从最小红斑量的70%开始,每周2-3次。光敏性疾病患者禁用。
湿疹感染期间应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搔抓导致感染扩散。每日使用无香料保湿霜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洗澡水温控制在32-37摄氏度。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40-60%,定期清洗床品并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消毒。饮食上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D和锌元素。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皮损快速扩大等严重感染征象,须立即就医进行创面培养和系统性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