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狂犬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
肺结核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低热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肺结核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链霉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但需严格遵循联合用药和足疗程原则,避免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脓胸或大咯血患者,可能需行肺叶切除术、胸膜剥脱术等外科干预。手术能清除病灶,但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和促进肺复张。
3、营养支持
肺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及矿物质,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营养不良会延缓病灶愈合,需定期监测体重和血清蛋白水平。
4、隔离防护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实施呼吸道隔离,佩戴口罩并单独居住。痰液需消毒处理,居室保持通风。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隔离期通常持续至痰菌转阴,具体由医生根据治疗效果判断。
5、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每月需复查痰涂片、胸部X线,评估治疗效果。完成疗程后仍需随访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症状监测、影像学检查和痰菌检测,以及时发现复发迹象。出现咳嗽加重、再次咯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肺结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注意居室通风消毒,不随地吐痰。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戒烟限酒。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密切接触者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