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洁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医用棉签清理、硼酸酒精滴耳、抗生素滴耳液治疗、红外线理疗等方式清洁护理。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外伤、异物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能软化耳垢并清除分泌物。将水温控制在37℃左右,用专用耳道冲洗器轻柔冲洗,避免水流压力过大损伤鼓膜。冲洗后保持耳道干燥,该方法适用于耳垢栓塞合并轻度炎症的情况。
2、医用棉签清理
用消毒棉签蘸取少量生理盐水,仅清理耳廓及外耳道口可见分泌物。禁止将棉签深入耳道内部,以免将污垢推入更深部位或造成黏膜损伤。此方法适合日常耳道分泌物清理维护。
3、硼酸酒精滴耳
4%硼酸酒精溶液具有抑菌和收敛作用,每日2-3次滴耳可减轻炎症。使用时将患耳朝上,滴入3-5滴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早期。注意酒精可能引起短暂刺痛感。
4、抗生素滴耳液治疗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针对性杀灭致病菌。使用前需清洁耳道,每日滴耳3次,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化脓性外耳道炎或伴随发热时需配合口服抗生素。
5、红外线理疗
采用红外线照射患耳15分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治疗时保持20厘米照射距离,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慢性外耳道炎或反复发作的情况。
保持耳道干燥是护理关键,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沐浴后及时擦干耳周。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改掉用力擤鼻的习惯。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有助于黏膜修复。若出现耳痛加剧、听力下降或持续流脓,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