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肿痛是什么原因
耳道肿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伤、耵聍栓塞或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红肿、灼热感、瘙痒或听力下降等症状。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多因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常见于游泳后耳道进水或频繁掏耳。患者可能出现耳道皮肤红肿、黄色分泌物及剧烈疼痛。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2、中耳炎
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或鼻窦炎,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症状包括耳道深部胀痛、耳鸣、发热,儿童可能表现为抓耳哭闹。治疗需控制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积液排出,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
3、耳部外伤
耳道皮肤破损可能因不当使用挖耳工具、耳机摩擦或外力撞击导致。表现为局部肿胀伴刺痛感,可能伴有轻微出血。需停止刺激行为,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伤口接触水。
4、耵聍栓塞
耳垢堆积硬化可能压迫耳道引发肿痛,伴随耳闷、听力减退。不可自行掏挖,应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医生冲洗清除,顽固性栓塞需用耵聍钩取出。
5、过敏反应
接触染发剂、洗发水或金属耳饰等过敏原可能引发耳道湿疹样改变,表现为瘙痒性红肿、脱屑。需立即停用致敏物品,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
日常应避免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出现持续疼痛、流脓或发热时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恶性外耳道炎。治疗期间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