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时间长不来是怎么回事
月经长时间不来可能由妊娠、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宫腔粘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妊娠
育龄期女性月经推迟需优先排除妊娠可能。妊娠后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卵巢排卵导致停经。可通过早孕试纸检测或血HCG检查确认。若确诊妊娠无须特殊处理,定期产检即可。
2、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过度节食或肥胖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常伴随痤疮、多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同时需改善作息与饮食结构。
3、多囊卵巢综合征
该病以高雄激素血症和持续无排卵为特征,典型表现为月经周期超过35天。超声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治疗需结合二甲双胍片调节代谢,配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整月经周期,必要时行卵巢打孔术。
4、卵巢早衰
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会导致继发性闭经,伴随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检测可辅助诊断。需长期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并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5、宫腔粘连
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粘连,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轻度粘连可通过宫腔镜分离术治疗,重度者需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粘连,术后需配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情况,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保持BMI在18.5-23.9之间。若停经超过3个月应及时就诊,完善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盆腔超声等检查。日常可适当增加豆制品、坚果等植物雌激素摄入,但不可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对于有生育需求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促排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