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沉默的杀手丙肝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高危人群包括输血史者、静脉药瘾者及多性伴侣者。目前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实现临床治愈,早期筛查和治疗是关键。
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肝脏炎症反应轻微,患者可能仅出现乏力或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感染者肝功能指标异常但无自觉不适,这种无症状携带状态可持续数十年。病毒持续复制会引发肝细胞纤维化,逐步发展为肝硬化,此时可能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肝癌发生概率随肝硬化病程延长而增加,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或剃须刀等行为存在感染风险。纹身、穿耳洞等有创美容操作需确认器械消毒规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清洗伤口并检测抗体。感染孕妇分娩时应采取阻断措施,避免婴儿经产道感染。确诊患者应避免捐献血液或器官,家庭成员建议筛查抗体。
现行诊疗方案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如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片等,疗程通常为8-12周。治疗前需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或肝穿活检确定分期。合并HIV感染或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药方案。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肝功能,疗程结束后12周复查病毒RNA确认疗效。治愈后仍须每年检查肝脏情况,防范肝癌发生。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肝脏修复,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2克。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奶蓟草提取物可能改善肝细胞代谢,但须避免过量服用加重肝脏负担。完全戒酒并控制体重可减缓肝纤维化进展,合并脂肪肝患者需进行有氧运动。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或腹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预防腹水。
相关推荐
01:52
01:40
01:54
01:30
0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