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腿症状及危害
糖尿病引起的腿部症状主要包括下肢麻木、刺痛、皮肤干燥瘙痒、伤口愈合缓慢以及间歇性跛行,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糖尿病足、深静脉血栓甚至截肢等严重危害。
1、下肢麻木
高血糖持续损伤周围神经会导致对称性下肢麻木,早期表现为足底蚁走感,逐渐发展为袜套样感觉减退。患者可能因感觉迟钝而忽视足部外伤,增加感染风险。神经病变还可伴随肌肉萎缩和反射减弱,日常需定期检查足部皮肤完整性,避免赤足行走。
2、刺痛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引发烧灼样或电击样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这种疼痛与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有关,严重时需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神经痛药物。保持血糖稳定有助于延缓症状进展。
3、皮肤病变
长期高血糖使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出现干燥脱屑、真菌感染等问题。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会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毛发脱落,甚至出现色素沉着。建议使用尿素乳膏保湿,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4、伤口难愈
血管病变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微小创伤可能发展为慢性溃疡,常见于足底压力负荷区。合并感染时会出现脓性分泌物、恶臭等症状,需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必要时行血管重建术改善血供。
5、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硬化表现为行走时小腿肌肉酸痛,休息后缓解,提示存在严重缺血。踝肱指数检测可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轻中度患者可使用西洛他唑片扩张血管,重度狭窄需考虑介入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双足有无破损,选择透气棉袜和宽松鞋具,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控制血压血脂有助于延缓血管并发症,出现伤口经久不愈、局部发黑或剧烈疼痛时须立即就医。定期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和眼底评估能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通过综合管理可显著降低截肢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