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现的白色的东西是什么
拔牙后出现的白色物质通常是血凝块表面形成的纤维蛋白渗出物或牙龈组织修复过程中的肉芽组织。拔牙创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白色伪膜、食物残渣或轻微感染分泌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拔牙后24-48小时内,创口会形成血凝块保护牙槽窝。血凝块表面接触唾液后,纤维蛋白析出可能形成乳白色薄膜,这是愈合初期的正常表现。随着愈合进程,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凝块,其表面覆盖的坏死细胞和渗出物也会呈现灰白色。部分患者因凝血功能较差或护理不当,可能出现血凝块脱落,此时暴露的牙槽骨表面会暂时呈现灰白色。
少数情况下白色物质可能提示局部感染。当伴随明显疼痛、异味或脓性分泌物时,需考虑干槽症或创口感染。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异常分泌物。长期不消退的白色斑块需排除口腔黏膜病变或骨碎片残留。
拔牙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但避免用力漱口,24小时内禁止刷牙接触创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热饮食。出现持续剧痛、发热或异常分泌物增多时,应及时复诊检查。正常愈合过程中白色物质通常会在3-7天内逐渐消失,无需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