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脑病早期有什么征象
胆红素脑病早期可能出现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哭声高尖、发热等征象。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透过血脑屏障对脑组织造成损伤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未及时干预时。
1、嗜睡
患儿表现为异常安静,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且难以唤醒。这与胆红素抑制脑细胞能量代谢有关,需立即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或进行换血疗法。
2、肌张力减低
四肢及躯干肌肉松软,抱起时肢体下垂无力。该症状反映基底神经节受损,需紧急干预防止进展为角弓反张。治疗包括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联合苯巴比妥片,同时持续监测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3、吸吮反射减弱
哺乳时吸吮力下降或拒绝进食,可能伴随吞咽协调障碍。提示脑干功能受累,需鼻饲喂养保证营养。除降胆红素治疗外,可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促进功能恢复。
4、哭声高尖
患儿哭声频率异常升高,音调尖锐刺耳。此为听神经核受损的典型表现,需与单纯饥饿哭闹鉴别。治疗需在光疗基础上,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神经细胞。
5、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可致不明原因低热。需排除感染因素,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应立即准备换血治疗预防不可逆脑损伤。
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上述任一征象时,须立即就医检测胆红素水平。日常需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脱水加重病情。母乳喂养者应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需按需足量供给。注意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大至手足心,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值。治疗期间保持患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维持适宜环境温度。出院后需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状况,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