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后遗症是什么
川崎病后遗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心包炎、瓣膜病变及外周动脉瘤等心血管系统损害,少数可能出现关节炎或胆囊水肿。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遗留长期并发症。
1、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多发生于发病后2-4周。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可能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冠状动脉内径超过3毫米的异常扩张,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
2、心肌炎
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导致收缩功能下降,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心电图可见ST-T改变,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严重者需使用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
3、心包炎
心包膜炎症可引起胸痛及心包摩擦音,超声显示心包积液。多数病例随疾病恢复逐渐吸收,积液量多时需穿刺引流,必要时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4、瓣膜病变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由瓣膜结构破坏引起,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轻度反流可观察,重度需考虑瓣膜修复手术,日常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5、外周动脉瘤
腋动脉、髂动脉等中大型血管可能形成动脉瘤,表现为局部搏动性包块。需定期血管超声监测,巨大动脉瘤需介入栓塞治疗,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破裂。
川崎病康复后应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至少5年,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出现胸痛、晕厥等症状立即就医。疫苗接种需推迟至免疫球蛋白治疗后11个月,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冠状动脉严重病变者需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评估心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