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不动就发烧怎么回事

小儿动不动就发烧可能由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温度变化、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调整饮食、改善环境、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弱,容易因外界刺激出现发热。表现为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精神状态尚可。家长需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在24-26℃,避免包裹过厚,可适当补充水分。若持续低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食欲减退,建议就医评估。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感染是常见诱因,可能与接触患病儿童或受污染物品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39℃以上,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发热期间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
链球菌性咽炎、中耳炎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反复发热,多与病原体侵袭有关,常见症状包括咽部充血、耳道渗液等。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治疗。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寒战或热性惊厥时须立即就医。
夏季高温或冬季供暖导致的环境温差过大,可能引发婴幼儿体温调节紊乱。表现为面颊潮红、手足心发热但体温不超过38℃。建议保持房间湿度在50%-60%,使用空调时设定温差不超过5℃,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刺激性物理降温方式。
食物或接触性过敏可能诱发低热,常见于添加辅食阶段或接触新衣物后,多伴随皮肤红疹、腹泻等症状。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必要时检测血清IgE水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需备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日常需注意观察发热频次与伴随症状,记录体温变化曲线。保持每日饮水量按体重50ml/kg计算,选择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擅自使用退热栓等药物,物理降温优先选用温水擦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如出现发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或皮疹扩散等情况,应及时至儿科门诊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测。疫苗接种后发热属正常反应,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