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过敏性荨麻疹
急性过敏性荨麻疹是一种由过敏原诱发的皮肤黏膜急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突发的风团、红斑伴剧烈瘙痒。常见诱因包括食物、药物、昆虫叮咬、感染等,病程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
1、病因机制
急性过敏性荨麻疹主要由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引发。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常见致敏原有海鲜、坚果等食物,青霉素等药物,以及花粉、尘螨等吸入物。部分病例与病毒或细菌感染相关。
2、典型症状
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边界清晰,可融合成片,伴有明显瘙痒。皮损多在1-2小时内消退但新疹可反复出现。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等疏松部位肿胀。极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3、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风团样皮损和瘙痒症状即可临床诊断。详细询问发病前2小时内的可疑接触史有助于明确诱因。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需注意与丘疹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等皮肤病鉴别。
4、药物治疗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能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对于重症患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急性发作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若出现喉头水肿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
5、应急处理
发现风团后应立即脱离可疑过敏环境,用冷水冷敷患处。记录发作前饮食和接触史以便排查诱因。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急性过敏性荨麻疹患者应建立个人过敏档案,避免再次接触已知过敏原。日常选择棉质透气衣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除螨。饮食上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发作期间建议记录饮食日记。若反复发作超过6周需考虑慢性荨麻疹可能,应至皮肤科完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