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的症状
小儿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进食困难、烦躁哭闹等症状,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
1、白色斑块
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是鹅口疮的典型表现,常见于舌面、颊黏膜和上颚。斑块形似凝乳但不易擦除,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斑块可能融合成片,严重时覆盖整个口腔。
2、进食困难
患儿因口腔疼痛拒绝进食或吮吸,哺乳期婴儿可能出现喂奶时哭闹、频繁中断吮吸。年龄较大儿童可能表述口腔灼热感,伴随流涎增多。长期进食不足可导致体重增长缓慢。
3、烦躁不安
口腔不适常引起患儿持续哭闹、睡眠障碍,尤其在进食前后症状加剧。部分患儿伴有低热,体温多在37.5-38℃之间。婴幼儿可能通过抓挠面部表达不适。
4、黏膜充血
斑块周围黏膜呈现弥漫性红肿,严重时出现点状出血。病变可能蔓延至口角导致皲裂,形成特征性口角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能出现食管或肛周继发感染。
5、病程发展
初期表现为散在小白点,24-48小时内扩展为斑片状。未经治疗者症状可持续1-2周,免疫功能正常患儿可能自愈。复发型鹅口疮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儿童。
家长发现儿童口腔异常时应避免强行清除白膜,改用温盐水轻柔清洁口腔。哺乳前后需彻底消毒奶瓶和安抚奶嘴,母乳喂养者应注意乳头清洁。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黏膜。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高热、腹泻时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日常需注意保持儿童手部卫生,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