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斑块是怎样形成的
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主要与脂质沉积、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症状。
1、脂质沉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内皮下沉积是斑块形成的初始环节。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时,会穿透受损的血管内皮进入内膜层,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逐渐积累形成脂质核心。
2、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压、吸烟等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机械性损伤。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会减少一氧化氮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脂质和炎性细胞向血管壁迁移。
3、炎症反应
受损内皮释放趋化因子吸引单核细胞黏附并迁入内膜,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后死亡,释放炎症因子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斑块进展。
4、平滑肌增殖
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并增殖,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形成纤维帽。不稳定的纤维帽容易破裂导致急性血栓事件。
5、钙化进展
晚期斑块可出现钙盐沉积,血管壁变硬失去弹性。钙化程度与斑块稳定性相关,广泛钙化可能增加血管脆性。
预防动脉粥样斑块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有氧运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检测血脂,存在高危因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但须严格遵医嘱监测肝功能。出现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血管超声或冠脉CTA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