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后胳膊疼怎么回事
抽血后胳膊疼可能与局部组织损伤、血管刺激、操作不当、凝血异常或神经受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穿刺点周围胀痛、淤青或活动受限。可通过热敷、调整姿势、观察症状等方式缓解。
1、局部组织损伤
采血针穿刺可能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引发轻微炎症反应。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皮肤发红、按压疼痛,一般1-2天自行消退。建议24小时内避免提重物,48小时后可热敷促进吸收。
2、血管刺激
反复穿刺或针头移动可能损伤静脉内膜,导致血管痉挛性疼痛。常伴随抽血部位条索状硬结,触摸时有紧绷感。可通过抬高肢体、局部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循环。
3、操作不当
采血时消毒不彻底或针头滞留时间过长可能引发局部感染。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跳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见脓性分泌物。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必要时就医。
4、凝血异常
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物者易出现皮下血肿。表现为快速扩大的紫红色瘀斑,按压有波动感。应立即冰敷并加压包扎,凝血功能异常者需检测INR值。
5、神经受压
穿刺时误伤皮下神经末梢会导致放射性刺痛,可能向手指或肩部放射。建议避免揉搓患处,可服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若持续麻木需排查神经损伤。
抽血后应保持穿刺点干燥24小时,避免当日泡澡或游泳。出现持续加重的疼痛、发热或肢体无力时需及时就医。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促进血管修复。适当活动手指关节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甩臂动作。